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 
可是忽必烈他不需要长城呀
来源: 观察网      时间:2023-02-23 06:57:38

第二章 中央王国论

第一节 可是忽必烈他不需要长城呀


(相关资料图)

上一章我们分析过,《男主的十大酷刑》——《征服者王子》——那部电影,如果去掉成吉思汗和中国两项因素,变为一部纯虚构的电影,或者用今天的时髦词,纯架空的电影,那么也完全戳得住。而且,一旦没有真实历史比着,剧情里强行捏造的悲剧性反而可以牵动观众产生肤浅的伤感。

由于其中的说教意味是如此之明显,我们就容易以为,电影只是抓来成吉思汗和中国,编个胡扯的故事,对世界人民施行帝国主义教化。所以,成吉思汗与中国只是不幸躺枪,好莱坞无非是欺负原型人物娘家没人儿。如果换上另一个历史人物和另一个国家,这部电影的意义也没有改变。

绝非如此。这部似乎荒谬的影片,讲的就是“成吉思汗”与“中华帝国”的故事,它绝不是仅仅施行一般的教化,而是用迪士尼卡通片的形式,给世界大众教导“成吉思汗”与“中华帝国”的真实“历史”,教导一整套的中国史观、亚洲史观以及世界史观。在战忽人才的心目中,在那群狂热的影人心目里,故事虽然是假的,但是反而讲述了最真实的历史,比史书记载的真实历史更为真实,讲述了历史的本质,亦或也是文明的本质。透露了,总结了,忠实的史书里不能明白看到的秘密,那藏在纷纭表面下的真相。

这是一部极其精密、非常深沉的电影,没有任何的废笔,每一个细节都带着明确的意蕴。电影里有两场非常关键的戏,一场发生在长城下,一场发生在北京的金銮殿上。

前面提到,从男主及其部落遇到甘灵一行起,影片的风格就变了,充满了喜悦,画面中也出现了明亮和鲜艳的因素,最醒目的就是甘灵的红袍,以及袍上的金色。这支队伍始终在极其荒凉的山野中行进,但是,忽然,画面在色彩的明度与光线的亮度上都调高,变成了阳光耀眼的世界。然后,一声大锣,荒山上,出现了蜿蜒的长城。

那一镜头本身就值得仔细分析,画面极其明亮,长城半隐半现,雄伟,坚牢,但强硬和冷漠,没有表情。男主立马在山脚下,长城的比例被刻意夸大,让人联想到帕台农神庙一类的古迹,也让人联想到那样的说教:“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我们将如山巅之城,为万众瞻仰。”

影片中的长城

男主——按片中的设定,他可是未来的成吉思汗呀!——一看到长城,立刻掉马奔到甘灵的乘车旁,用天真单纯的口吻,似乎还带着一丝不解与困惑,判断说:

“能修建这个(长城)的人应该统治世界的!(Men who could build this should rule the world!)

激起了甘灵的共鸣,后者感慨道:真的,昨天天天的

这是威权皇帝们用来证明它(即他们统治了世界)的答案,两千英里长,从大洋一直到七山,但是,啊,现在他们不再能统治我们自己,更别说世界了。(So are answers the authorial emperors to concede it,二〇〇〇 miles from the ocean to the seven mountains,but alas,now they can not rule ourselves,let alone the world)。”[大致如此,目前我看到的版本没有配中文字幕,全靠个人听力,可能有听错的地方。]

到达北京之后,很快迎来第二段灵魂戏,男主与中国皇帝在金銮殿上的交锋。这段戏是把 “马戛尔尼跪拜乾隆帝”的西方人版本,用迪士尼风格重新编排了一遍,变得如卡通片情节一样简单好懂——世界各地的老乡们,别走,快看呀,中国皇帝欺负人啦!——

皇帝升上宝座之后,殿中百官宫娥忽然全体跪倒磕头,匍匐一片。男主愣了,拘谨地鞠了一躬。皇帝把男主召到宝座前,夸奖他可信之后,立刻发表了白人式的种族歧视言论。

男主压着怒意,无奈但也心诚地说:“自然,像你们这样富有和强大的民族是没什么可畏惧的。”

皇帝傲然:“畏惧(fear)?中华帝国(the Chinese empire)就不知道这个词。”

男主敏锐地反问:“那么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皇帝回答:

“是为了保证我们所掌握的文明、知识和艺术能够安然存续,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规矩得体,是让人们留在其内。”

铁木真一惊,喃喃道:“把我也留住?”

皇帝笑起来:“我发现你极有娱乐性,你总是说话这么直接和正面。你和你强壮的部众来到我的城市,就像带来了一股新鲜的轻风。”

让铁木真气得身上打抖。

自五四以来,在知识分子带领下,中国人民展开了几乎是全民族的大反省,而且,因为落后于西方,特别的自卑和焦虑。一八四零年以来的百年耻辱,又让中国充满“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感。所以,在中国人眼里,上述两段戏非常突兀,不知道怎么冒出来的,也不知道它们有什么意义。

但是,在今天的中东媒体上,在关心天下的相当一部分中东知识分子当中,上述两段戏里,每一个形象,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都反映了铁打的真理。

首先,成吉思汗打进了长城,在中东,就是一项历史常识,不仅知识分子,大众一般也都知道这段“史事”。

而且不要误会,不要觉得中东人以为,成吉思汗是打进了长城线,并不是打进了实体的长城。

实际上,在中东人的观念里,长城最初就是为抵御成吉思汗才修建的。

阿语里,长城称为“伟大的墙”。半岛电视台阿语网页有“长城”的词条,黎巴嫩阿语报纸《国家报》官网有一篇“知识正误”的专文《关于中国长城的十条真相》,都指出,今天的长城是明朝修建,只有五百年历史。《关于中国长城的十条真相》特列第三条《并非为抵御蒙古进攻而建》,然而告诉中东读者的是:

这道墙是由第一位皇帝(始皇帝)命令建造的,时为公元前二一〇年,远早于八百年前蒙古人出现。

是为了抵御“汉族的先人”——匈奴人,“(汉)是中国的第二个朝代”。

这种正误有时也没什么用,二〇一七年,半岛官网上有一篇极其恶毒的报道《在蒙古的酒店里》,里面就如此宣扬:

“有趣的悖论是,这个男人,他的子孙们最终在一二七九年统治了将近三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中国自己则因为畏惧他和他的征服力而修建长城,结果是(今天的——本书作者按)中央政府不惜代价地出资铺设道路和种植树木,政府强调,由它在该地区的一些城市实施了一些巨大的发展和经济项目,以及推出了帮当地人走出贫困的诸多计划,并给农民支持,让他们有可能让产品进入市场。”

然后还有更为恶毒的暗示:

尽管如此,当地人仍然保持着很大的骄傲,不怕谈论任何话题,甚至包括批评中国最重要的地标之一,那就是长城,关于它,蒙古博物馆的一位主管的态度是,既形容它没意义,又判定它看去没有价值,并补充说……即使在长城建起来之后,有些人仍然能够到达中国的腹心,明确表明了他们祖先曾经的强大和扩张性。

结合黎巴嫩《国家报》关于长城的“知识普及”中所言,匈奴人是汉族的祖先,大家应该能明白上段文字的意思。而,这,是今日中东普遍的“历史常识”。

在一些中东知识分子那里,不错,长城早在蒙古出现之前就伫立起来,不过,当成吉思汗崛起之时,它也是绝对存在的。成吉思汗不仅打进了实体的长城,而且那道长城就在目前明长城的位置上。不仅如此,同一道长城,从战国时代起(有条中东消息里说是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修长城)就在明长城的位置上树立起来,以后,只是不断重建、加固、延长、强化,那一道长城,在同一处地理位置,两千年没挪窝儿。所以,明长城只是把秦长城原地又修了一遍,只是更长了, 更牢固了,在结构上、功能性上改进了。

前文提到的巴勒斯坦记者阿里·阿布·马里黑尔,是左派知识分子,似乎一直驻在中国。二〇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半岛官网刊登了他的《中国人在长城那里没看到的》,夹叙夹议,进行文明反思。他的想法是:

“大约一千二百万劳工付出性命之后(中国提供的数据)[i],这道墙树立起来,该工程始于秦朝(前二二一——前二〇七),此墙的建造在于军事目的(为了抵御外部的侵略),然而,中华帝国依然遭受了多次入侵,特别是宋元(一二〇七[ii]——一三六八)两朝期间来自蒙古(的入侵——本书作者按),每一次,入侵者都是通过长城的门关进入,而无需拆除那墙壁并摧毁它,而这样一个理由,就让中国人不惜代价地致力于修筑这道墙,却非用心于人性化的建筑。”

这段话信息量非常之大,同《男主的十大酷刑》里的长城戏、金銮殿戏一样,都反映了我们后面将要讨论的一整套“中央王国说”的“史观”。但是,无疑的是,成吉思汗打进了长城,在中东人的脑子里已经板结化了,甚至可以说神话化了。

于是,顺理成章,到了“大汗忽必烈”登基以后,长城完好无损,巍然屹立。

《国家报》《关于中国长城的十条真相》中,第十条即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它的访问》,内容为:

“据信,马可在从北京(原文如此)前往位于上都的忽必烈汗的宫廷的旅行中,肯定数次穿过它(长城),但是,他未加重视,于是关于它(长城)没有明确写及。”

在西方,也普遍存在着同样的误会:从秦到明,长城始终是同一条。美国著名通俗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中就提到,尼克松总统参观了“故宫和拥有二千二百多年的长城”。于是,马可波罗没提到长城,一样困惑着西方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在报刊上看到一篇西方作者的文章的译文,那篇文章讨论,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当时大概在丝绸之路上流传着一些类似旅游指南的书籍,马可波罗就是利用那些小册子,拼凑出了他的游记。文章作者举证的证据之一就是,马可波罗竟没有提到长城。由此可见,关于成吉思汗打进了长城、元朝时一定有长城伫立,在西方,一样是刻板化印象。

就是没人想到:

忽必烈为什么需要长城?

忽必烈他不需要长城啊!

再者,不是说好了有蒙古和平吗?如果上都和大都之间首先就有一道长城,那蒙古和平又在哪儿呢?

大汗怎么会带着马可波罗穿长城玩儿呢?所以,马可波罗没提长城就对了呀,说明他诚实,记录了他的真实经历。

那么,为什么全世界人民如此执迷不悟?因为长城与一套“中国史观”相连。

[i] 猜测中国资料是指花了一千二百万个人工。

[ii] 原文如此。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