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 作者 安富建“至今没有找到当时文字记载的夏朝是否存在?”这是一个持续热议的话题,今年河南大象出版社新书《寻夏记——二里头考古揭秘最早中国》(以下简称《寻夏记》)认为夏朝是存在的,二里头遗址从多方面显出王都气象。与此同时,书中还涵盖了二里头考古相关诸多通俗易懂的普及性内容。
(资料图)
坐落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经过六十余年考古挖掘,仍有重大发现持续面世。今年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上有“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中国古代最早宫城的样貌细节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也让寻夏之路走得更远。
“判定二里头遗址是夏都,这是考古学界针对这一话题的最大公约数”,《寻夏记》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指出。关于“夏”是否存在到底有哪些关键证据?二里头的王都气象如何展现?古文献中夏的传说,能否一步步借助考古学进入信史体系?笔者与《寻夏记》作者探讨了这些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
“寻夏”的起点:一个大转折时代出现
河南安阳的殷墟,距今已有超过33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既有文献可考、并被甲骨文及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这意味着,比商代最后一个王都——殷墟更早的都城,或有古文献记载却因没有甲骨文证实的“金标准”,往往只能划在学者研究推论的范畴。当然,这些推论并非没有凭据,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邹衡首倡“二里头夏都说”至今,“夏是存在的”之所以成为学界主流观点,也有一些重要证据。
《寻夏记》作者、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侯卫东称,“寻夏,是一个从已知向未知推进,逐步缩小包围圈的过程。”
被考古学确证的商代,是“寻夏”之路的出发点。
殷墟之前,商代中期的都城是“洹北商城”。洹北商城之前,“郑州商城”被认为是商王朝第一座都城,商朝建立前期的统治中心,也就是成汤建商所立的“亳都”。
殷墟、洹北商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的位置图
除郑州商城之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偃师商城,其可能是郑州商城的“副都”。
“那么,早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的,同时又分布于文献所记载的夏王朝的时空范围内的都城,就有可能是夏都”,侯卫东说。在这个“夏都候选池”里,大概存在数十个都邑级的遗址,且不论可能还有至今未出土的。
碳十四测年技术对二里头遗址的断代起到了关键作用,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根据研究,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的绝对年代,被确定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20年。“这和《竹书纪年》记载的夏商更替时间(公元前1523年)基本吻合,这也是一个关键指标”,侯卫东说。
关于夏商易代、商都营建,考古学家们有一个推论:当来自东方的商族攻灭夏王朝之后,首先建立了防御属性极强的都邑“偃师商城”,监视夏王朝残余势力。在偃师商城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将近二十余米的护城壕,防御属性极强。
偃师商城和偃师二里头(即夏都)的距离仅有6公里。
随着商在进入西部的洛阳盆地之前,已在偃师二里头以东100公里外,建立了郑州商城。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二里头文化按照时间跨度的早晚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二里头文化三期至四期之间,可以判定为是夏商分界点。夏被灭之后,二里头夏都并未突然消失,甚至于夏的青铜作坊等还被商王朝继续使用,后来才逐渐衰落”,侯卫东说。
认定二里头遗址是夏都,与二里头遗址所属的二里头文化当时出现的重大变化有关。
当时,中原腹地出现了大规模筑城的高潮。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新郑望京楼商城、焦作府城商城、辉县孟庄商城,这些商代早期城邑的出现时间,基本与二里头文化圈的多座城邑改建的时间吻合。夏县东下冯遗址、垣曲古城南关遗址,这些原属于二里头文化的辐射范围,也在此时从环壕聚落发展出了城垣。
来源:赵海涛 许宏《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二里头文化的历史位置》
“大规模造城潮,这应该是夏商王朝更替的一个重要反映,一个大时代转折的标志”,侯卫东说,这一轮大规模造城运动,背后需要经济基础做支撑,意味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升。
当夏被商攻灭之后,军事征伐带来了文化融合。二里头遗址在夏商之际的考古学文化呈现出多元文化面貌。
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至四期偏晚已出现下七垣文化、二里岗下层文化(早商文化)和岳石文化等遗存,受到这些文化的密切接触和冲击。
二里头文化、东下冯文化、漳河型文化、辉卫文化、岳石文化位置关系图 来源:赵海涛 许宏《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二里头文化的历史位置》
河南大学教授张立东曾根据陶器提出了文化等于族群“分区居住论”的观点。这一“分区”观点逐渐受到主流认可。侯卫东表示,二里头遗址所属的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二里头北部和西北部的东下冯文化(夏县、垣曲一带)和辉卫文化(新乡、焦作一带)则是夏王朝的直辖地或方国,更北侧的下七垣文化(邯郸、安阳一带)是“商文化”来源的主脉,东部的岳石文化(鲁西豫东)是“夷文化”。
下七垣文化(商)南下路线示意图(王立新制图)
A、B、C、D分别代表漳河型、辉卫型、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的主要分布区
东方的“商”联合“夷”攻灭了中原腹地的“夏”,建立了以郑州商城为王都的商,洛阳盆地形成了多元文化因素共存融合的格局。
“对考古遗存研究的角度来说,毫无疑问,二里头遗址是一个被商所灭的都邑。那么,它是不是夏都呢?如果和古文献作拟合,我们认为,二里头遗址最可能指向夏都”,侯卫东说。
二里头,处在古中国的文化“满天星斗”(苏秉琦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的多元到一体的转折点,结束了石器时代的多元局面,开创了青铜时代的一体趋势,成为中国最早的“青铜王都”。
二里头之“最”,突显王都气象
“二里头文化人群背后代表的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政治实体,可以称之为广域王权国家”,《寻夏记》作者、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贺俊说,“我们一般会用这样几个词来形容二里头遗址:规模大、规格高、文化遗存特别丰富。”
二里头是王朝文明的开端,其王都气象藏在过去六十多年的考古发现之中。
二里头遗址的现存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尽管没有营建城墙,二里头宫城却是中国最早的宫城,面积近10.8万平方米,相当于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它也是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宫殿建筑群,和明清紫禁城一脉相承。
在宫城内部,考古人员发现了多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二里头大型四合院式宫室建筑群,面积达数千至上万平方米,有能够容纳上万人的广阔庭院。
中国宫廷礼制形成于二里头。在聚落内部,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存,包括成套的高等级青铜礼器、兵器等,能够体现当时贵族统治者阶层身份。
宫廷礼仪制度的物化形态,主要包括青铜器和玉器。二里头遗址有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面积达1.5万~2万平方米,用于生产铜礼器等,比如铜爵、铜斝等。这里有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被誉为“华夏第一爵”的乳钉纹铜爵出土于此。
铜爵 来源:《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卷 夏、商(一)》图版七
二里头遗址有中国最早绿松石器作坊,并首次在宫殿区贵族墓中发现了大型绿松石龙形器,长约80~90厘米,被誉为“华夏第一龙”。
绿松石龙形器 来源:《二里头(1999~2006)》肆彩版一二〇
除了绿松石器,二里头遗址还出土了不少玉器,比如牙璋、七孔大玉刀、玉戈等。一些玉器的规格之高,在其他地方罕有出现。
相比于商,二里头文化体现出了军事保守的一面,更多以文化软实力影响周边,对古中国广大区域形成王权统治。牙璋的传播,被认为是夏王朝礼制向整个南中国区域的传播的标志之一。在山东龙山文化、陕北石峁文化、香港大湾文化、越南文化等,均有牙璋出土。而南方出现的牙璋,基本都晚于二里头。
自从1959年考古学家徐旭生调查发现二里头至今,60多年里,二里头遗址持续有新出土的重要发现。从2019年以来,新发掘20多处地点、近5000多平方米的区域。
“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了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里头都邑的道路系统和“网格式”布局,被认为是中国文明史上史无前例的重大创造,开后世里坊制度的先河。在“多网格式”宏大格局之下,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这三个最重要的区域恰好在中路,这表明二里头统治结构井然有序。
来源:赵海涛 许宏《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二里头文化的历史位置》
“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目前发现了大概有近800处,而且层级分明,在整个二里头文化金字塔式的聚落体系中,二里头遗址处在社会结构金字塔的塔尖位置”,贺俊说。
早在2019年,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朱凤瀚曾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上表示,“目前二里头遗址的发掘面积仅占总面积的4%”。面积庞大的遗址遗存,让二里头遗址诸多未知的待解谜题备受关注,尤其是与二里头文化宫殿基址相匹配的贵族大墓尚未发现、夏代文字未出土等,而这些或许将为最终结束“夏是否存在”这一争议性话题提供更多证据。
图片 | 安富建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
文博时空作者安富建“至今没有找到当时文字记载的夏朝是否存在?”这是
你们好,最近小活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深圳住房公积金有什么用,住
长沙晚报7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杨云龙通讯员王斯龙倩)“妈妈,我脚痛、膝
海外网7月4日电据美国《费城问询者》等多家媒体最新消息,7月3日晚,美
吉比特7月4日发布消息,2023年6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接待国金证券等多
筹划了近半年的强瑞技术(301128)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终止实施,根据最新公
1、自从张碧晨与华晨宇二人官宣未婚先孕一子之后,关于二人的负面新闻
“新场景新活力新未来加快建设郑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系列报道爱马仕、
本报北京7月3日电(记者晋浩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最新观测数据首
李浩摄城市美好生活离不开奔波在路上的万余名骑手。记者最近两日采访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