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 
入伏在即,警惕高温杀手“热射病”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3-07-10 09:06:55

近日,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因为中暑被送到医院。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老人既不从事户外工作,也没有冒着酷暑锻炼,导致他中暑的原因,竟然是“怕受风”。


【资料图】

这位老人因为担心出门遭遇高温中暑,这几天一直在家中。但是怕长时间吹空调受风,老人不但穿上了长袖上衣和长裤,甚至还穿上秋裤。老人年事已高,身体调节体温功能下降,长时间穿着厚衣服导致核心温度升高,家属发现时已经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幸亏及时送到医院救治才转危为安。

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徐玢介绍,类似这位老人的情况,并不鲜见,近一段时间因为中暑、热射病到急诊就医的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高温天气,怎么有效预防中暑?热射病到底有多严重?中暑后要如何处理?听专家答疑解惑。

中暑就是热射病吗?

中暑按轻重程度可划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当人们处于高温环境时,如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恶心多汗、体位略微升高等症状时多为先兆中暑。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伴有浑身乏力、脉搏增快、血压偏低、体温升高和呕吐等症状时考虑轻症中暑。当出现高热、惊厥、休克、昏迷时则为重症中暑,其中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当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就会引起体温调节失衡,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导致核心体温超过40摄氏度,便出现昏迷、抽搐、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异常情况。

热射病是重度中暑中危害最大、处理最棘手的,如果延误治疗死亡率高达80%,但是如果早期诊断及时降温治疗病死率可降至10%。

哪些人群应特别注意防范?

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任何人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都可能诱发热射病。

此外,以下几类人群更易中暑:首先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重体力劳动者或户外训练人员等;其次是体温调节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的婴幼儿;第三种是患有基础疾病或多年卧床的患者,超重或肥胖者,防暑意识缺乏者也是易中暑人群。

发现中暑怎么办?

一旦感觉到胸闷、恶心、头晕这些症状,意味着已经出现先兆中暑的可能,此时,需要马上离开高温高湿的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同时,尽量减少身上衣服,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可用功能性饮料代替),但切忌大量、迅速饮水,进而给身体造成负担。

如身体已经出现体温显著升高、意识状态改变或脱水腹泻等情况,应在及时降温的同时马上到医院就诊。

避免中暑可以这样做

炎炎夏日,更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习惯,少熬夜多休息;此外,尽量避免在温度最高时段出门,如必须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户外逗留时间。对于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尽可能减少外出。

高湿环境同样容易中暑,特别是进入伏天后,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如果湿度达到60%—70%,即使户外温度不高,也达到了中暑“警戒线”,同样需要特别注意。

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摄入,如鸡蛋、牛奶、鱼虾等,减少酒精、高糖、高脂食品摄入。

对于老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如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中,应多开窗通风,适当开电扇、空调降低室内温度湿度,并留意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避免发生意外。

坚持户外运动有讲究

盛夏时节,进行户外运动前同样需要对自身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如果近期睡眠不足、肠胃不适或处于亚健康状态,应暂缓运动。

参与户外运动时,应选择一天中温度相对较低的早上或晚上。由于阳光紫外线较强,在控制户外运动时间的同时也要做好防护;大量运动后,身体内水分流失增加,应少量多次、科学补水,适当饮用一些运动型饮料,维持体内电解质和盐分的平衡。此外,运动不宜过量,依据自身情况控制好户外运动时间,才能既开心又健康。

如果长时间处于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内,夏季进行户外运动前,一定要给身体逐步适应的过程,从小量短时开始,身体逐步适应高温后,再慢慢增加运动量,切勿一蹴而就。

夏天是让我们又爱又怕的季节,爱它的蝉鸣溪水冰激凌,也怕它的高温炎热桑拿天,科学避暑、健康生活,一起迎接这个夏日专“暑”的清凉和热烈吧。

来源 北京天坛医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 高珊珊

流程编辑 严圣淼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